一、“透明”与“连接”的内涵
透明既具体又抽象,还非常深奥,不容被理解。
连接是解读“互联网思维”、“移动互联网”、“互联网+”等热点词汇时常提起的概念。人云亦云的情况比较多,真正理解的甚少。
在“互联网+”时代下,把握好“透明”与“连接”的内涵十分重要。
1、透明的内涵
透明是宇宙中一个极为普遍的现象。不管是人类还是动物,来到世上的第一秒就能感受到透明现象。眼睛看到窗外的景物,那是因为光线将这些景物的颜色信息、形状信息、形态信息等传递到了人的眼睛里,是这些景物信息在人眼处能够真实地得到反映。因此,透明的内涵就是信息能够真实的得到反映。
人际交往间的彼此透明,就是获得对方的信息或者说是交换信息。我们要求政务透明,就是要求政府行政决策及管理的信息公开;我们提“运输过程透明”或“供应链过程透明”,就是要获得整个物流过程的真实信息。
2、什么是连接?
连接就是建立节点之间的通信。建立连接,先要有节点。
那节点又是什么呢?凡是可以接收和发出信息的事情都可以成为节点。人是节点,电子终端设备是节点,路边的摄像头,手里的遥控器等等都是节点。
而连接就是实现节点之间的通信,例如遥控要能够控制摄像头,就必须建立遥控与摄像头之间的通信,这是物与物之间的连接。人与人之间的连接,就是彼此互联电话号码、QQ号、邮箱,然后就建立了彼此之间的通信通道。人与物的连接,那就是建立人机交互,有现场的人机交互,也有远程的人机交互。
二、透明与连接的关系
透明与连接有着密切的关系。理清两者的关系,需要把握好三个方面:透明的一定是连接的;连接了不一定就透明;连接是为了实现透明。
1、透明的一定是连接的
透明是指信息能够真实的得到反映。
谁的信息被反映,向谁反映?举个简单的例子,A的信息被反映,并且是向B反映,那么就需要建立A与B之间的连接。若A与B之间是彼此透明的,那么之间就自然已经存在了连接关系。这里A、B是指节点,可以是人,可以传感器,可以是交互终端等。
2、连接了不一定就透明
连接了,也不一定有信息传递;有信息传递也不一定是传递真实、实时的信息,所以也不一定就实现透明。如果连接的双方几乎不联系,彼此不了解对方的情况,那么他们之间就是不透明的。又如果,双方建立了联系,但是其中一方对另一方设置了信息接收障碍,那么他们之间也谈不上透明。
透明不仅仅是信息能够真实的得到反映,它还延伸到了节点(主体)之间的关系。提倡透明,实际上也就是提倡开放、连接、分享。心态不开放,信息不分享,即使连接了也是无效的,没有起到连接所应有的作用。
3、连接是为了实现透明
连接的总体目标,就是为了实现透明。反过来说,两个节点之间要实现相互的透明,及时地向彼此传递信息,所以需要建立连接。
在物流中,我什么时候发货、什么时候分拣、什么时候装车、什么时候发运等等,合作伙伴之间要实现透明,实现信息的及时分享、交互,所以需要建立连接。在运输管理中,要实现速度、温度、位置、门禁、图片等信息的透明,所以需要建立连接。连接是为透明服务的,连接就是为了实现透明。
最近,连接的理念受到热捧,但切记不要为了连接而连接,不以透明为目标的连接,就是在瞎折腾。例如很多平台对接了,但没有信息流通。没有信息流通的平台对接是无效的,也是没有意义的。所以,在连接之前,需要想清楚,为什么连接,选择和谁连接?总的判断原则是:为实现透明而连接!
三、用“透明”来“连接”物流
在物流业与互联网融合的过程中,需要用“透明”来“连接”物流。
真正地做到用“透明”来“连接”物流,就需要我们首先要意识到物流透明有三个层次;其次要弄清楚连接哪些节点。
1、物流透明的三个层次
物流透明有三个层次。
第一层次是车和货的状态信息透明。车的状态信息包括车辆的运行情况、车体信号等信息;货的状态信息包括货物的标的、状态的信息,就是运什么货物,货物的物理、化学状态是否异常。
第二层次是运单流转及流程作业的信息透明。
第三层次是产业需求链的透明连接。随着物流信息化的普及以及节点间的广泛连接,“透明”会不断向更高的层次发展。
2、“互联网+物流”的节点
那么“互联网+物流”又是如何的呢?
这其实就是把物流业的各个节点连接起来,就这么简单。逻辑上简单,实施起来却非常困难。因为物流业的节点很多、很复杂,包括人、车、货、单据、流程、工具、设施、场地、道路、企业、用户等等。聊城到黄石物流专线
构筑“互联网+物流”,或者说构筑物流产业互联网,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,应当先把核心节点连接起来,然后再连接相对边缘的节点。物流的核心节点是人、车、货,第一步是把这些节点连接起来。
将物流的各个节点连接起来,是为了实现物流透明的三个层次。从车和货的信息透明,到运单流转到流程作业的信透明,到产业需求链的透明,要求节点间的连接紧密度和有效性不断加强。
总之,“物流产业互联网”及“互联网+物流”要求的基础是
下一页:没有资料